經公開征集評選,近日,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已經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目前,夢舟飛船、攬月著陸器和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已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2023年8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公眾開展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征集活動,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活動共收到來自航天、科技、文化傳播等領域的組織機構與社會各界人士的近2000份投稿。經專家遴選評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將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
“夢舟”寓意載人月球探測承載中國人的航天夢,開啟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體現了與神舟、天舟飛船家族的體系傳承;新一代載人飛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兩個型號,其中,登月版采用“夢舟Y”(飛船名稱+“月”字音節的大寫首字母)。“攬月”取自毛主席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的豪邁與自信。此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已被命名為“長征十號”。
夢舟飛船是在神舟飛船基礎上全面升級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采用模塊化設計,由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可以同時滿足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夢舟飛船登月任務可搭載3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環月軌道,近地軌道飛行任務可搭載7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空間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載人航天領域研制人員馬曉兵介紹,相比神舟飛船的三艙結構,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了兩艙結構,包括一個服務艙和一個返回艙。整體結構尺寸比原來更大,能支持長時間的飛行。
攬月著陸器是我國全新研制的地外天體載人下降與上升飛行器,由登月艙和推進艙組成,主要用于環月軌道和月球表面間的航天員運輸,可搭載2名航天員往返,并可攜帶月球車和科學載荷,是航天員登陸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數據中心,支持開展月面駐留和月面活動。
在未來的載人登月探測任務中,飛行器和航天員要面對的是更加遙遠和艱險的太空環境,任務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大量沿用了空間站已經驗證過的技術和產品體系,使得任務可靠性和成熟度大大提升。目前,空間站多次開展的快速交會對接與出艙活動,為我國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馬曉兵介紹,月面著陸器從月面上升之后,不能無限獲取資源,所以載人月球探測和無人月球探測的最大區別就是時效性要求比較強,必須在短時間內實現和載人飛船的對接,像這樣的快速交會對接技術已經得到了驗證。
他還介紹,月面的出艙活動技術也在空間站進行了大量驗證。另外還有一些產品,如長期使用的在軌的航天生命保障產品也大量沿用了空間站的產品體系,可提高載人月球探測的可靠性。
此外,一些為人類探索太空“量身打造”的前沿技術也在中國空間站得到驗證,如2023年開展的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驗證了將熱能高效轉化為電能的關鍵技術,能夠減少飛行器對傳統太陽能的依賴,在未來載人月球科考和開發及深空探測等空間任務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馬曉兵表示,研制團隊在載人月球探測相關工作中,采用了許多先進的、前沿性的技術。研制團隊目前正在開展相應的設計和工程,把這些前沿性技術轉換成工程可實現的產品。
(科軒)